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又一固态电池技术实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又公布了一项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是在崔光磊研究员带领下,董杉木研究员、胡磊博士等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力失效。该方法制备的高面载量Li...

孙学良院士团队最新JACS:反萤石固体电解质

【背景】锂(Li)金属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安全性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在实践中,使用锂金属负极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缺乏一种对负极侧还原分解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超离子固体电解质。【文章简介】近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孙学良院士和夏威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反式结构(与传统无...

双突破!双创新!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

4月25日,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神行PLUS电池,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称,该款神行PLUS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5Wh/kg,续航能力突破1000公里,同时具备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的快充能力。续航和快充双突破宁德时代在去年8月发布了神行电池,这是全球...

解决行业瓶颈 打通最后一道难关!硫化物固态电池突破!

自4月9日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宣布将于4月12日发布“昊铂全固态电池”后,4月10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也发布消息,称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

负极材料“换代”?——CVD气相沉积硅碳技术

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机械球磨法、喷雾法、镁热还原法、溶胶-凝胶法以及热解法等。在众多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中,因CVD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具有充放电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好、对设备要求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常见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比较CVD气相沉积硅所需生...

新突破!世界首块!太蓝新能源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

近日,太蓝新能源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全固态锂电池的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超薄致密复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高容量先进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一体化成型工艺等。在此基础上,太蓝新能源成功制备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 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

重大进展!中船风帆实现类固态电池系统研发新突破

近日,中国船舶风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船风帆)首个轨道交通工程车用类固态电池系统研制成功。风帆类固态电池系统该电池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车,在城市地铁车辆早晚出入库检修维护及地铁紧急故障等工作中有效发挥牵引作用,电池容量达420Ah,标称电压819.2V,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特性。轨道交通工...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团队:高容量、长寿命、单晶超高镍三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工作介绍】超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LiNixCoyMn1-x-yO2,NCM,x≥0.9)有助于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然而,由于与硫化物电解质之间界面副反应、空间电荷层(SCL)和元素扩散,难以实现稳定的循环。在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中科固能、天目湖先进...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第19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名单,在能源电池方向“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入选。同行专家曾对这项成果做出过高度评价:其填补了如何将高能量、低成本锂硫电池商业化的巨大知识空白。作者的成像结果解决了关于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起源和演化...

全新突破!力神电池全新一代半固态电池

2024年1月31日,力神电池官方公众号公布了力神电池最新突破——全新一代402Wh/kg半固态电池。据介绍,高比能高安全电池单体采用新型集成设计技术,通过调控电化学工艺制式抑制过渡金属溶出和结构错位生长,实现半固态电池的超轻量化和高安全,能量密度达到402Wh/kg,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