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新办就“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是: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5000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来,还核准开工了6台核电机组。
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经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我想,大家生活在北京,应该感受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的改变。我国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
章建华表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一个长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逐步减少,风电、光伏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应量中占较大的比重。风电、光伏是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主力能源,但是它波动性大、不能连续稳定出力,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的供应,能源发展改革还是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稳增长与调结构,立足于我国能源基本国情,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今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所以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能源消费总量中越来越多要来自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可靠供应方面,化石能源要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是要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减少的同时,要保持能源安全供应能力不下降。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的同时,其绿色价值还要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发挥不同品种能源的保障作用,促使其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域聚集,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要加强能源法治建设。继续将法治政府的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健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法的立法,电力法、煤炭法和石油储备条例等的制修订。通过系统的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把能源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为建设能源强国构建坚实的法治保障。
此外,在新型储能方面,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介绍,新型储能的市场应用规模在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在初步显现。
新型储能目前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在新型储能的技术水平和装机规模在稳步的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现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寿命以及提高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关于新型储能的技术标准体系也已初步建立,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产业化的进程都在显著提速。到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已超过了400万千瓦,虽然相对于我国总体的电力装机来说数量很小,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很快。
二是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在不断拓展。现在在新能源加储能,就是风电、光伏加储能配置,还有刚才介绍的沙漠、戈壁、荒漠基地电源的配置方面,风电、光伏、煤电加储能,这也是一种配置模式,以及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互联网+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不断地涌现。
三是新型储能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初步建立。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在新型储能的创新规划、应用项目管理、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方面都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机制。
下一步,在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方面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新型储能的试点和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新型储能的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同有关部门一块研究新型储能成本的疏导机制,建立新型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可以推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和发展。
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储能的专项规划研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储能。
四是利用好新型储能的大数据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整个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295.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邮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904
010-62980511
山东:山东省临沂市鲁商中心A8楼1单元9层
0539-8601323
锂电中国(libattery.net)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贝特互创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2324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35676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