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路巨头争相下场造车,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火爆,同时受绿色环保意识日益加深、油价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是节节攀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4.140, 0.00, 0.00%)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25%。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虽在不断上涨,但其核心零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的容量却在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当动力电池电量不足以继续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时,便会面临报废、退役。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退役动力电池数量也将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逐渐成为了各路玩家争抢的“新生意”。
整车企业“纷至沓来”
就目前情况而言,已经有诸多车企入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了,比如,早在2018年比亚迪(263.700, -2.50, -0.94%)就与铁塔公司建立合作,将回收的电池用于基站储能备份。吉利也成立了江西宜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就涵盖了动力电池回收。而整车厂商会涉足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也并非毫无缘由。
一来,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成本。据了解,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中占比最高,其成本占比约为40%-60%。随着动力电池价格的上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处于产业链下游的车企的利润空间就会被挤压,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出现多轮涨价的原因之一。然而,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上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潜在车主的购车意愿。倘若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
二来,整车企业能较快搭建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同于其他类型企业,整车企业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这些车主在未来或将是其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潜在客户。不仅如此,整车企业大都具备完善的经销网络,并且能够以此为依托,通过汽车4S店、汽车销售商等提供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缩短了铺设回收网点的时间,从而以较快速度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三来,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能够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前文曾提到,动力电池的容量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这就意味着动力电池总有退役、报废的一天,而整车企业的用户或在未来也面临动力电池替换、维修等问题。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便能够帮助车主们解决动力电池维修、换新等难题,为车主们提供全方位服务,增强车主们对品牌的认可。
电池厂商“顺理成章”
除了整车企业入局外,电池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其中,宁德时代(414.590, -2.07, -0.50%)在2015年就收购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邦普循环,切入了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国轩高科(30.350, 0.21, 0.70%)也已经在合肥肥东、庐江设立了电池回收的生产基地;中创新航与厦门金圆合资成立中创新航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布局电池回收等业务,而电池制造厂商之所以争相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的原因也是不言而喻。
一方面,电池制造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可缓解原材料短缺的问题,避免被卡脖子。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量持续提升,其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原材料的消耗量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此前受疫情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的动力电池原材料项目出现停工减产,动力电池原材料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
电池制造企业入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后,便能够将回收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回收,将废旧动力电池中的锂、镍、钴、锰等金属物质提取出来,将之用于新动力(3.420, 0.01, 0.29%)电池的生产制造。此举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短缺问题,也能降低电池制造企业对国外原材料厂商的依赖。
另一方面,电池制造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也能应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受供需错配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以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碳酸锂为例,2021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约为5万元/吨,2022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约30万元/吨,今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一度突破60万元/吨大关,涨势之凶猛可见一斑。
显而易见,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电池制造企业的电池生产成本也一再被拉高。在此背景下,电池制造企业通过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不仅能够应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还能够降低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电池制造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能够完成闭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入局动力电池回收后,电池制造企业便能完成“动力电池生产—动力电池消费—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再生—动力电池再生产”的闭环,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缓解了金属资源紧张的难题,避免受制于人,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方企业“乘势而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车厂、电池制造企业竞相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之时,第三方回收企业也早已摩拳擦掌了,格林美(7.570, -0.12, -1.56%)、光华科技(18.620, -0.13, -0.69%)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会频频发力于此,也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一,动力电池需求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回收潜力巨大,第三方回收企业可将其发展为新增长点。由于动力电池包含多种金属元素,倘若处理不当的话,废弃的动力电池也将对环境造成较大负担,因而动力电池回收势在必行。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提高,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加之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有望诞生大批量的退役动力电池,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具备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现如今,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格局未定,第三方回收企业也能顺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这股势头,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拓展新的业绩增长点。以格林美为例,据了解,2022年前三季度,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快速增长,1-9月累计回收动力电池12000余吨(超过 1.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实现销售收入46,270.14万元,同比增长297.73%,全面进入盈利阶段。
其二,第三方回收企业有专业的回收处理技术,可更好地对所回收的电池加以利用。不同于整车企业和电池制造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往往具备关键的回收技术,能够对回收的动力电池进行高效利用。比如,光华科技从2011年就开始开展退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相关技术研发了,并且已经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主动均衡、拆解回收、修复再生等核心技术。
“淘金”不易
根据预测,2021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43亿元左右。到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或将超400亿元。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机遇也将随之增多。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尽管动力电池回收为各路玩家所看好,并且迎来了诸多人马的布局,但动力电池回收这块蛋糕并没有那么好切。
一是,动力电池回收“杂牌军”较多,回收生意难做。众所周知,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除了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外,还存在数量不少的非正规企业,这些“小作坊”企业的合规性、回收拆解技术等均无法保证,但由于其成本低,往往会给出较合规企业更高的动力电池回收价格,因而相当数量的退役动力电池都流向了这些非正规企业。
据高工锂电的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白名单”企业仅回收了不到20%的退役动力电池,其他大部分动力电池都流入了非正规回收企业及小作坊。由此可见,对正规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来说,动力电池的回收生意在电池回收环节就已经颇具难度。
二是,动力电池品类繁多,也加大了动力电池回收的难度。事实上,市面上动力电池型号、品类众多,这些动力电池在设计思路、电池材料、内部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对废弃动力电池进行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拆解回收的难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动力电池回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电池评估等技术难关仍待突破、环境风险等问题也依然存在,这些都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参与者去一一攻克。总而言之,动力电池回收这个变废为宝的新生意并不好做,行业参与者仍有场硬仗要打。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796.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邮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904
010-62980511
山东:山东省临沂市鲁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锂电中国(libattery.net)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贝特互创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2324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35676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