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于清教:中国动力电池无近忧但有远虑

环球时报于清教 2022-12-05 11:24:42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成为各国竞争力之争的高地。尤其是美国旨在加强本土供应链的《通胀削减法案》出台之后,该领域的“竞赛”味道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位居目前动力电池领域前两位的中韩,会采取怎样的竞合策略备受关注,也事关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未来。


一方面,市场感受到中韩在动力电池领域竞争的气氛,尤其是韩企追赶中企的脚步在加快。相关韩企虽然目前被排除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范围以外,但它们明显加快了在北美的布局,不仅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智利等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议国家签署关键矿物供应链协议或者供货合同,还加速在美欧市场的布局。在当前特殊的国际环境之下,有声音认为,要警惕韩企和其他力量联合起来对我国相关产业“截胡”甚至“围攻”。


另一方面,中韩动力电池产业链合作仍然在深化,相互依赖尤其是韩国在原材料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仍然很强。据韩媒报道,今年前10个月韩国厂商进口的氢氧化锂86%以上来自中国,NCA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则是几乎全部从中国进口。近日,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与EcoPro和中国电池材料制造商格林美签署在印尼合作设立镍生产工厂备忘录,中国电池制造商中伟股份宣布将在韩国迎日湾产业园区内建立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和电池级硫酸镍工厂,都是中韩在电池产业链上扩大合作的突出案例。


应该说,在目前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竞合依然是中韩产业关系的主要面向,而且合作明显大于竞争。这跟中国目前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有很大关系。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第三期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综合原材料、电池制造、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以及下游需求5个方面,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链参与度排名继续全球领先,且预测到2027年中国仍将保持领先地位。而韩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据全球近6成份额,前10厂商中中企占6家,韩企占3家。韩国能源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预测称,到2030年,中国和韩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仍占统治地位,其市场份额将分别达63%和20%。


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每个电池产业的关键制造环节,中国都有大量企业布局,且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在原材料方面,虽然中国自身开采锂、钴、镍、锰方面份额占比不高,但在精炼方面占比却很高,所以也有规模和成本优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领先优势会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而扩大。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是十亿级别,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才千万辆级别,增量空间极大,如果再加上储能、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动力电池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全球动力电池厂商目前盯着的“大蛋糕”,对于韩国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贸然跟中国产业链“脱钩”融入美国产业链,其各方面的竞争力将会下降而不是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明显恶化了美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多家车企及多个国家都对其表达不满。不少企业出于对《通胀削减法案》中“敏感实体”排除条款的担忧,对在美国投资设厂态度谨慎。未来国内电池新能源企业对于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积极性会增强。可以想见,在这些市场,韩系电池企业会继续跟中国维持着合作大于竞争,且不断深化合作以保持利益的关系。


对于美国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韩系电池企业在车用电池领域已具备先发优势。三大韩国电池企业均在美国布局上有动作,三星SDI打算扩大其美国密歇根州工厂的电池包生产能力,SK On与福特的合资企业计划在北美地区建立两座电池工厂等等。随着韩国与加拿大等在原材料领域合作的扩大,未来韩系电池企业在美国的发展将会加速。不过,在没有被列入法案的户外储能等细分市场,未来市场机会还很多,中国企业依然对此保持积极开拓的态度。


不过,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链虽无近忧但有远虑,一方面韩国在动力电池领域雄心勃勃,期望把它打造成第二个半导体产业,政府携手几大动力电池厂商成立电池联盟,斥资50万亿韩元(约合2555.5亿元人民币)希望在2030年成为电池最强国。另一方面,美国等不断出台保护主义政策,企图削弱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主导地位。对此,中国企业要保持警惕,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同时以我为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674.html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我有话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