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外媒爆出,本田与LG新能源宣布将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一座合资电池工厂,两家公司承诺投资35亿美元,计划2025年年底开始生产。
该工厂预计会创造2200个就业岗位,工厂的年产能目标接近40GWh,足够装配50万辆电动汽车。
而因为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合资工厂将会获得俄亥俄州方面2200亿韩元,也就是约1.59亿美元的激励。在俄亥俄州计划给予的激励中,1018亿韩元,也就是约7130万美元是税收激励,这一部分俄亥俄州已经决定给予。
2022三季度财报显示,LG新能源第三季度的收入达到7.65万亿韩元(即386.91亿元人民币),超出市场预期的6.1万亿韩元,环比第二季度增长50.8%,同比2021年三季度增长89.9%,创下历史最高季度纪录。三季度还实现了1860亿韩元(即9.7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去年同期为则亏损2330亿韩元。
而且到目前为止,LG新能源在手积压订单已经从2011年的260万亿韩元,攀升至9月底的370万亿韩元。LG新能源首席财务官Lee Chang-sil称,2023年在销售额、利润方面将取得更有成效的结果。
对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来说,虽然目前暂时有领先优势,但是LG新能源这个对手可谓异常难缠,且竞争实力正在进一步释放,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1 重点布局北美市场
今年年初,LG新能源就制定了五年内将北美市场收入提高两倍的目标。LG新能源提到,到2025年,包括与通用汽车、Stellantis和本田等知名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多个合资工厂,在北美市场的产能将达到250-260GWh。
在三季度财报发布会上,LG新能源重申了在五年内将北美市场收入提高两倍的目标,并预计到2030年,北美电动汽车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3%,高于欧洲和中国的26%和17%。
在LG新能源370万亿韩元的积压订单中,约70%订单在北美,剩下的大部分订单在欧洲。
因此,对于LG新能源来说,北美市场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此次与丰田合资在俄亥俄州建设电池厂,已经实现了北美市场合资工厂目标之一。加上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另一家工厂,LG新能源在北美已经有了3座工厂。
谈及未来扩张计划,LG新能源也表示,将坚持今年投入7万亿韩元的扩张计划,下一步将“通过股权投资和长期供应协议,增加金属的直接采购”。同时,LG新能源也计划增加在欧洲的产能。公司认为,欧洲有可能效仿美国,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制定清洁能源法规,这对新能源产业是个巨大的机遇。
此前,LG新能源还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但目前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推高项目成本,仍在考虑中。
宁德时代主要市场在国内,在欧美的份额远低于LG新能源,从长远来看,这或许会成为宁德时代的发展局限。
2 转换技术赛道
由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战场的失势,使得日韩企业跳过现有阶段,直接在固态电池赛道掷下重金。
全固态电池被业界誉为电池中的“王冠”。在摘下王冠的道路上,各方都在摩拳擦掌。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过去10年间,申请了超过1000项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并在去年向世界展示了一辆原型全固态电池电动汽车。这辆车已经在路面测试。
韩国著名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古迪纳夫合作,在去年向美国的固态力量投资,开发硫化物路线的全固态电池,期望在2030年前将其实现商业化。
韩国的最大汽车制造商现代公司以及三星SDI公司都在利用自己的研究机构力争在5-8年内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
在这场竞争中,LG新能源也不甘于落后。
2021年,LG集团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共同研究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据论文称,这种电池放弃了固态电池中最常用的金属锂负极,而是使用全硅负极,并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电池为了解决硅负极膨胀而造成快充快放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无粘合剂和全面去除碳的设计。因而,在室温和低温下,这种电池快充性能非常好。
今年6月,LG新能源与德国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在欧洲增加电池技术研发中心,来加速全固态电池的开发。
LG新能源与明斯特大学的明斯特电化学能源技术研究所(Münste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Technology of University of Münster)和尤利希研究中心的亥姆霍兹明斯特研究所(Helmholtz Institute Münster of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建立了研究伙伴关系。这两个德国机构将参加一个由LG新能源的前沿研究实验室(FRL)资助的联合电池研究项目。
去年,LG新能源就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建立了第一个FRL项目。该联合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尝试将固态电解质和先进的电极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发一种新型的全固态电池。
在动力电池领域,LG新能源虽然是个后来者,但是通过和全球研究人员合作,其力图通过全面的开放式创新来加快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下一代电池的商业化,或许由此而来。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583.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邮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904
010-62980511
山东:山东省临沂市鲁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锂电中国(libattery.net)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贝特互创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2324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35676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