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来说,储能比风光等新能源走过了一条更难的路。”回顾储能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感慨,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储能行业的发展充分说明,储能具有强劲的需求和顽强的生命力。
经历数十载耕耘,随着2020年双碳战略的提出,储能产业进入从产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过渡阶段,规模快速增长,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商业模式。陈海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未来新能源加储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已成为行业共识,但须解决技术问题与成本问题,从而实现提供可控、稳定的新能源。
新型储能有望2030年前后实现全面市场化
贝壳财经:回顾近十年储能行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海生:首先,是2014年我国提出的能源革命,可以说是为整体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储能产业因而逐步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然后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就行业发展出台的首个国家级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储能在整个国家能源体系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路线。
接下来,是2020年双碳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后续提出我国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些都为新能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储能的需求给出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先后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关于储能的文件,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促进储能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方向和举措。
这十年行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储能技术研究不断活跃,各类储能技术快速发展,二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三是储能尤其是新型储能规模增长迅速,四是储能政策逐步改善,五是资本市场日渐活跃,主要反映在最近两年二级市场热度逐步提高。
贝壳财经: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如何?
陈海生:我国新型储能增长速度非常快。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电力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中,抽水蓄能占比约为86%,新型储能占比为12%;中国市场增量中新型储能增长很快,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29.7MW,同比增长75%。
基于双碳目标的储能市场规模巨大,而随着新型储能性能与成本持续获得改善,加以政策支持,新型储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确定的。预计2025年将进入规模化发展且商业化逐步成熟的阶段,2030年左右实现全面市场化。
储能要实现大规模发展,须解决技术与成本问题
贝壳财经:作为能源系统转型中的重要力量,储能产业发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点与痛点?
陈海生:我们提出双碳目标,提出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将是天下大势、历史潮流。储能要实现大规模发展,必须解决技术与成本问题。储能技术上的主要难点,是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逐步筛选出能够满足电网高安全性、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高效率等需求的主流技术。针对不同需求,适用技术也不同,有可能多个主流技术并存。同时,新型储能的单位成本需要降低,至少要和抽水蓄能相当。整体上,新能源加储能,要能够提供化石能源所能提供的性能相同的可控能源,发电价格还要不高于化石能源的价格。
储能价格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前期国家政策对于储能发展是很支持的,但还需具体实施细则。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支持政策,但仍然是区域性的、短期的,不系统的。全国性的储能价格机制还未形成共识,明确的、系统的、稳定的价格机制仍然缺失。
最后,在储能技术示范和商业应用过程中,要尽快形成标准规范,保护技术创新,规范行业高质量发展。
价格形成机制亟须明确
贝壳财经:今年6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针对当前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痛点堵点,提出了具体措施。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陈海生:从政策层面,最重要的是尽快出台储能价格的实施细则。目前电网侧抽水蓄能的价格机制通过202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得到了明确——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发挥现货市场在电量电价形成中的作用,现货市场尚未运行情况下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电量电价,合理确定服务多省区的抽水蓄能电站电量电价执行方式。对于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的方向是明确的,但尚需明确实施细则。
针对发电侧,我们需要建立反映储能价值的电价机制,对电的“品质”进行评估,配备储能和未配备储能的发电价格应该是不同的,也即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与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要在价格上形成差异,这样才能体现储能的价值。
针对用户侧,通过拉大峰谷差电价、拉大电力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上下限价格等措施,可增强用户侧加装储能的经济性,促进用户侧储能的发展。
贝壳财经:有意见认为,经济性已成为制约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储能产业如要大规模发展,有望采取哪些方式降低成本?
陈海生:整体来看,储能成本已处于产业化的拐点。过去十年间,新型储能的价格下降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单位成本下降10%至15%。目前,新型储能的成本总体还在下降的过程中,要对储能的经济性有信心。当然这条下降的曲线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当价格发展主要由生产要素决定时,价格下降的趋势将放缓,并逐步趋于基本稳定。关于如何降低成本,我想主要还是依赖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以及保持一个稳定的产业链体系,比如锂和钒的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曾对行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稳定的产业链体系。
同题问答
●过去十年您所在行业最大的变化,您有哪些骄傲或难忘的事情?
陈海生:总体上来说,储能比风光等新能源走过了一条更难的路,光伏与风电在产业发展初期,国家都曾给予政策性补贴。而回顾储能十年的发展历程,则主要是靠需求驱动与自身发展。当然,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储能能够形成这么大的市场,获得这么快的增长,也从侧面说明了储能的需求是真需求,这个产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如何,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
陈海生:2020年之后,储能产业进入从产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过渡阶段,随着国家双碳政策提出,储能规模获得了快速增长,且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商业模式,部分储能技术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过渡,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应用也逐步展开。预计到2025年左右,储能行业将形成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局面。
●对未来十年或更长时期的展望,怎样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陈海生: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新能源+储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必须能够提供稳定、可控的能源,同时解决成本问题。
展望2030年和2060年,储能一定会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获得高速和高质量发展,从而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并为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贡献。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470.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邮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904
010-62980511
山东:山东省临沂市鲁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锂电中国(libattery.net)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贝特互创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2324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35676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