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技术 > 正文

石榴石固态电池界面的原子尺度结构冷冻电镜研究

能源学人 2022-10-25 08:40:13

【研究背景】

高界面阻抗是固态电池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在原子尺度理解固态电池界面对于高性能固态电池的设计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大部分电池材料的电子束敏感性,用传统电镜获取原子尺度结构信息非常困难,冷冻电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

【工作介绍】

鉴于此,燕山大学黄建宇教授、唐永福教授、张利强教授,通过冷冻电镜在原子尺度揭示了石榴石固态电解质LLZTO和表面寄生物Li2CO3的界面,通过机械打磨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LLZTO表面寄生物Li2CO3,然而,通过冷冻电镜表征发现机械打磨的方法会引入大量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存在于LLZTO电解质的表面,是锂枝晶生长的起源地。基于此,通过转化反应在Li和LLZTO电解质之间构建了富LiF的界面层,这一界面层与金属Li和LLZTO固态电解质密切接触,从而使Li+在界面上均匀传输,进而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Funct.Mater.上。本文第一作者为燕山大学博士生戴秋实,姚景明和厦门大学博士后杜聪聪。

【内容表述】

如图1所示,通过冷冻电镜在原子尺度揭示了石榴石固态电解质LLZTO和表面寄生物Li2CO3的界面,通过机械打磨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LLZTO表面寄生物Li2CO3,然而,通过冷冻电镜表征发现机械打磨的方法会引入大量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存在于LLZTO电解质的表面,是锂枝晶生长的起源地。

图1.固态电解质LLZTO结构表征。(a)LLZTO电解质在空气中放置五个月后的光学照片,微黄色是由LLZTO表面形成的Li2CO3引起的。(b)a图中LLZTO电解质的表面。(c,d)a图中LLZTO电解质的截面。(e)a图中LLZTO电解质机械打磨后的光学照片,其中颜色从黄色变为乳白色,原因是去除了表面寄生物Li2CO3。(f)e图中LLZTO电解质的表面。(g,h)e图中LLZTO电解质的截面。(i)LLZTO/Li2CO3界面的cryo-TEM照片。(j)i图中的区域1的衍射照片。(k)i图中的区域2的衍射照片。(l)LLZTO/Li2CO3界面的cryo-HRTEM照片。(m)机械打磨后的LLZTO电解质表面的TEM照片。(n)m图中的橙色区域cryo-HRTEM照片。(o)m图中的黄色区域cryo-HRTEM照片。

如图2所示,在LLZTO电解质表面涂覆一层亲锂的CFx层(简称为LLZTO*),发现CFx层与LLZTO紧密接触。

图2.CFx溶液处理LLZTO电解质的制备和表征。(a,b)CFx溶液的制备。(c)原始LLZTO固态电解质和用CFx溶液处理后的LLZTO电解质(LLZTO*)的光学照片。(d)LLZTO*电解质的表面SEM照片。(e,f)LLZTO*电解质的截面SEM照片。(g-j)LLZTO*电解质的XPS分析结果。

如图3所示,将LLZTO*电解质与熔融的金属锂接触,由于CFx层的亲锂性使得熔融锂均匀的包裹在电解质的表面。并对Li/LLZTO*界面层进行了cryo-TEM表征。发现界面层的成分是LiF和非晶C,另外LiF纳米晶颗粒均匀地分布在非晶C中。

图3.Li/LLZTO*界面的构造和cryo-TEM表征。(a,b)LLZTO*电解质片用熔融Li处理的前后照片。(c,d)Li/LLZTO*界面的SEM照片。(e)Li/LLZTO*界面的cryo-TEM照片。(f-i)e图中蓝色区域的EELS-Mapping。(j)Li/LLZTO*界面的cryo-HRTEM照片。(k,l)e图中的区域1和区域2的衍射照片。(m,n)e图中的区域1和区域2的EELS谱。

如图4所示,对Li/LLZTO/Li和Li/LLZTO*/Li对称电池进行临界电流密度(CCD)和恒流测试。Li/LLZTO*/Li对称电池的CCD高达3.2mAcm-2,在1mAcm-2的条件下,寿命超过1800个循环周期。

图4.对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b)Li/LLZTO/Li和Li/LLZTO*/Li对称电池CCD测试。(c)Li/LLZTO/Li和Li/LLZTO*/Li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0.5mA·cm-2的长时间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曲线。插图显示了循环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放大曲线。(d-g)c图中Li/LLZTO/Li和Li/LLZTO*/Li对称电池不同循环时间下的EIS测量。(h)Li/LLZTO/Li和Li/LLZTO*/Li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mA·cm-2的长时间电镀过程中的电化学曲线。插图显示了循环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放大曲线。

如图5所示,对Li/LLZTO/Li和Li/LLZTO*/Li对称电池进行光学实验对比,发现在相同电流密度下无界面层保护的LLZTO电解质内部更容易生长枝晶。另外,对短路后的LLZTO电解质进行了SEM表征发现锂枝晶在LLLZTO中传输是穿晶的,这和之前相关的报道不一样。

图5.LLZTO电解质中锂枝晶生长的原位光学实验。(a)原位光学实验的示意图。(b)Li/LLZTO*/Li对称电池的原位光学实验照片。(c-e)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LLZTO电解质中锂枝晶沉积和溶解的过程。(f)c-e图中对应的电化学曲线。(g-i)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LLZTO*电解质中锂枝晶沉积和溶解的过程。(j)g-i图中对应的电化学曲线。(k)短路的LLZTO电解质的照片。(l-n)短路的LLZTO电解质截面SEM照片。SEM照片来自(k)中的黄色方框区域位置。

如图6所示,对Li/LLZTO/NCA(LiNi0.88Co0.1Al0.02O2)和Li/LLZTO*/NCA全电池进行测试发现在大电流密度下基于LLZTO的全电池相比于LLZTO*的全电池更容易发生短路。再次说明富LiF界面层抑制锂枝晶的作用。

图6.固态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基于LLZTO*电解质的全电池示意图。(b,c)全电池Li/LLZTO/NCA和Li/LLZTO*/NCA的倍率性能。(d,e)全电池Li/LLZTO/NCA和Li/LLZTO*/NCA的长循环性能。

如图7所示,对Li/LLZTO/Li和Li/LLZTO*/Li电池循环前后的界面进行cryo-TEM表征,发现Li/LLZTO的原始界面存在间隙,循环后的Li/LLZTO界面间的间隙将进一步扩大。Li/LLZTO*的界面紧密接触,循环后的Li/LLZTO*界面仍然接触良好。

图7.富LiF界面层实现无枝晶石榴石型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示意图。(a,b)Li/LLZTO/Li对称电池循环前后Li金属和LLZTO电解质之间界面的SEM图像,电解质和锂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c,d)Li/LLZTO*/Li对称电池循环前后Li金属和LLZTO电解质之间界面的SEM图像,电解质和金属锂之间接触良好。(e)Li/LLZTO*/Li对称电池循环前Li/LLZTO*界面的cryo-TEM照片。(f,g)e图中的橙色区域的cryo-HRTEM照片。机械打磨使得LLZTO电解质表面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界面层中的LiF均匀的分布在非晶碳中。(h)Li/LLZTO*/Li对称电池循环后Li/LLZTO*界面的cryo-TEM照片。Li/LLZTO*/Li对称电池长时间循环后,富LiF界面层与LLZTO仍然保持密切接触。(i)h图中的微裂纹的cryo-HRTEM照片。

【总结】

通过冷冻电镜表征发现机械打磨的方法会引入大量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存在于LLZTO电解质的表面,是锂枝晶生长的起源地。基于此,通过转化反应在Li和LLZTO电解质之间构建了富LiF的界面层,富LiF的界面与Li和LLZTO紧密接触,从而使Li+在界面上均匀传输,进而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因此,基于富LiF界面层的对称电池显示出3.2mAcm-2的高临界电流密度,在1mAcm-2的条件下,寿命超过1800个循环周期。此外,在高载量(约12mgcm-2)下,具有NCA正极的全电池在1.2mAcm-2的电流密度下达到400次循环周期,表明富LiF界面层对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巨大提升。该研究提供了对固态电池界面的原子尺度理解,并为实际应用中设计无枝晶固态电池提供了有效策略。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448.html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我有话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