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被称为下一代电池,是孙学良团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相比,固态电池更安全、续航里程更远。“固态电池领域是现在全世界都在竞争的领域,谁先掌握了这项先进技术,谁就可以占领全世界的市场。”孙学良说,“当选院士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动力,争取在固态电池领域为中国作更大的贡献。”孙学良教授,于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据悉,孙学良团队在该方面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此之前,孙学良教授已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能源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加拿大国家工程院两院院士,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常务副主席,加拿大纳米能源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
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新型材料的开发,以及其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和储存系统中的应用,覆盖了从基础科学到纳米应用技术、再到新兴的清洁能源工程范畴。研究领域包括固态电池、二次液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等,重点从事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研究与应用。
现任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OAEES)的主席,担任Springer旗下国际期刊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主编(影响因子28.905)。2020年与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连续4年(2018年-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已发表Nature/Science子刊、Adv.Mater.,J.Am.Chem.Soc.,Angew.Chem.Int.Edit.,Energy Environ.Sci.等高水平论文550篇,总引用次数超过40000次,H因子105,获11项美国及PCT国际专利。编写4本英文著作和撰写18本英文著作的章节,在国际会议上做过150多场大会/主题/邀请报告,受邀参加了140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在2021年11月21日和11月23日,孙院士团队与其他课题组合作分别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Energy Mater.,IF=29.368)和Nature Communications(Nat.Commun.,IF=14.919)发表了最新成果。
在学术道路上一往无前
1981年,孙学良考入天津理工大学,受父母工作影响,他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孙学良留校工作。两年后,因为觉得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他又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固体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的孙学良又工作了4年,之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等到博士毕业时,他已经36岁了。
经过5年2站的博士后工作,孙学良获得担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助理教授的机会。之后,他仅用了8年时间就从助理教授做到了教授。对于他的“大器晚成”,同事不时会和他开玩笑,但孙学良却说:“Goodenough先生是在他57岁快退休时才开始研究电池,最后在97岁高龄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还不算晚。”Goodenough的科研经历给了孙学良很多启发,激励着他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多次转换专业的经历,让孙学良掌握了材料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学科背景为他之后进入新能源电池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能源电池行业是一个交叉性的领域,虽然我上学时对这个问题认识得不是很深入,但后来这些其他专业的知识在解决一些问题时非常有用。”孙学良说。
入行新能源行业,开启科研新篇章
1999年,是孙学良科研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他从英国来到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开始接触并正式转入新能源行业。
当时,温哥华有世界上最大的燃料电池公司——巴拉德动力系统。因此,孙学良接触到了氢氧燃料电池,也有了转入新能源行业的想法,特别是想做氢氧燃料电池的研发。“当时我和我的导师一致认为,新能源行业及如何解决与能源相关的问题,应该是世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孙学良说。
之后,孙学良便给研究氢能源电池方面的一位著名专家写信,希望能去他的组里学习。可专家因为他没有相关基础而拒绝了。
“其实那时候,我花了几个月时间,看了200多篇文献,对氢氧燃料电池有了一些想法。于是,我把这些想法及如何解决的思路都列了出来。这位专家看完以后很吃惊,说我虽然没搞过氢氧燃料电池,但知道里面的很多东西,便给了我机会。”靠实力说服专家的孙学良最终进入了这个世界顶级的课题组,开始了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
一年以后,孙学良便取得了重大成就。因为有材料学的基础,孙学良便想到将碳纳米管应用到燃料电池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将纳米技术和氢能源两大领域结合起来,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超前且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奠定了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基础。孙学良凭借这一发现,在2004年得到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
2007年,孙学良成为加拿大首席科学家。学校因此缩短了他授课的时间,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也有了更多的经费。之后,因为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2年,孙学良晋升为教授。从助理教授到教授,孙学良仅用了8年时间,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通常需要12年左右。
助力国内电池技术发展
为推动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产业化,2017年,孙学良团队与中国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在加拿大成功创建了“全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因此一年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在西安大略大学孵化中心成立了全资固态电池公司。该联合实验室和公司聚集了全球电池领域的杰出人才,专注于从基础到电池原型的固态电池研发,成功开发出超高离子导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被中央电视台重点报道。
2017年,受到自己曾经带过的博士后、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喜飞的邀请,孙学良来到西安理工大学兼职任教。2017年11月,孙学良受聘西安理工大学双聘院士,创建了先进电化学能源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在此基础上,邀请顶级材料学家张久俊院士加盟,成立了孙学良、张久俊院士联合工作室。针对我国缺乏高影响力学术期刊的现状,2018年,孙学良与张久俊在上海大学联合创建了顶级国际学术期刊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影响因子达28.9,成为当前国内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
参考来源:
财经头条、陕西日报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303.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邮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904
010-62980511
山东:山东省临沂市鲁商中心A8楼1单元9层
0539-8601323
锂电中国(libattery.net)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贝特互创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2324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35676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