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用贯通融合,努力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2024年1月21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的动力电池,近年来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迈入全球领先行列。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385.7GWh,比上年同期增长31.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126.2GWh,占总装车量32.6%,比上年同期增长14.3%;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261GWh,占全部装车量的67.3%,比上年同期增长42.1%。在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位,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去年以来,国内外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公布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信息,总体而言,中国主要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在进行固态电池的研发,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的平衡问题,就像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不如三元电池,但是这几年我国在电池工艺技术和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磷酸铁锂电池占有率在逐年提升,现在已经远超过三元电池的装车量。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全面市场化拓展新阶段。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预计,到2025年或者2026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当中将达到一半以上。他表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要将行业各个方面组织到一起分工协作,利用好新能源汽车大市场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早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
“期盼着这个创新平台能够发挥创新协同、创新引领的作用,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发挥支撑作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将为我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的高水平的平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当前,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急需产学研各方、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研究突破。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一体化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要补齐支撑技术和共性平台发展的短板,持续提升基础支撑能力;三是要持续优化应用环境,持续构建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
“我们期待创新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整车、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企业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郭守刚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讲述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面临挑战。他表示,我国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以全固态电池为主导,其中硫化物电解质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特点,以固液混合为主要特点。
“从全行业看,我们既要发展渐近性的半固态技术路线,又要防范激进型全固态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欧阳明高认为,中国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前认知还需统一、聚集力量、协调产学研,需要联合起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共同突破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将大幅度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这对2030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增加了确定性。”欧阳明高表示,对于未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定位于三个方向:科研服务平台、基础研发平台、产业协作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
揭牌仪式后,平台成员就如何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协同攻关的合作平台,组织研究全固态电池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及产业政策,推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未来,平台将紧贴国家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加速固态电池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科技创新。同时,强化固态电池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快推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成为输出创新力量的高能平台。
参考来源:
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华网、人民网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本文地址:http://libattery.net/news/details1968.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邮箱:libatterychina@163.com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904
010-62980511
山东:山东省临沂市鲁商中心A12-1503-1
0539-8601323
锂电中国(libattery.net)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北京贝特互创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2324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35676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