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推荐
>
更多
朱宝库 教授
浙江大学
教授/博导,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化学院,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2000-2001年在韩国全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9月起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任教,2007年晋升教授/博导。现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151”计划人才,中国膜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副秘书长、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医药生物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
刘翔 副教授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校聘副教授。2008-2012年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2-2018年于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2021年就职于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坑梓分公司。2021年起在南昌大学工作。
李世彬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四川省特聘专家。2017年入选“蓉漂人才”计划。2000年,2004年于吉林大学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电子科大光电信息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先后在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电子工程系和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以来
孙润光 教授
南昌大学
博士,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全固态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 1997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2年先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杜邦公司工作,2002年至2009年在上海大学工作(教授、博导),2009至今上海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拥有产业经验;半导体显示、CMOS电路、锂电材料等开发与生产经验;高新技术企业创建、融资与管理经验(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EM
汤昊 副教授
南昌大学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和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上海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复旦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2000年开始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现主持江西省教育厅落地计划项目1项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6项,科研合同经费逾千万元。在
胡江涛 副教授
深圳大学
胡江涛,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18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潘锋教授;2018-2021年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Jie Xiao教授。2021年12月加入深圳大学,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开展新能源材料研发及应用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极结构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正极材料的设计开发、储存机制探索
母静波 教授
河北工程大学
1980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邯郸市工企业技术改造专家,现工作于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开展低维纳米材料的及其功能化的研究工作,内容涵盖对材料形貌、微结构的调控,以及探索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光电催化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在国际知名SCI期刊J. Mater. Chem.
徐志军 教授
烟台大学
1994.07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4.07-1997.09内蒙古大学任助理工程师; 1997.09-2003.01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3.02-2005.03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博士后; 2005.04-2017.02,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1.07-20
刘爱凤 副教授
河北工程大学
1982 年 11 月出生,副教授。2006 年 6 月获山东大学化学 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10 年 6 月获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理学硕 士学位,2012 年 9 月进入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近三 年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6 件,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1 项
车红卫 教授
河北工程大学
山东烟台,1977 年 11 月出生,博士,教授。1999 年 6 月获山东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10 年 6 月 获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0 年 8 月-2012 年 5 月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 年 5 月进入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复合材料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