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推荐
>
更多
谢健 副教授
浙江大学
1977年生,2005年3月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2005年9月-2007年10月浙江大学博士后,2006年11月-2009年8月日本三重大学博士后,2009年9月开始为浙江大学副教授,2011年9月起担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以第一申请人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H因子33,论文被他因2000多次。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陈湘萍 教授
陕西科技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Research Fellow),陕西科技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个人会员,美国化学会(ACS)、中国环境学会会员;Nature Energy, Advanced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Green Chemistry, Enviro
张耀辉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8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新能源研究(金属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1996年-2006年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12年-2013年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动力电池评估与安全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等
徐睿杰 讲师
广东工业大学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广东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19.11-2020.5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高分子结晶行为,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功能化的锂电池隔膜结构设计与器件等。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及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
林森 副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教育经历 2005-2009: 学士,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2010-2013: 硕士,清华大学化工系 2013-2016: 博士,清华大学化工系 工作经历 2016-2018: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资博士后,讲师 2018-2020: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2020-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张庆华 教授
浙江大学
博士生导师,兼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生副所长,入选浙江大学基础研究长周期计划。主要从事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构筑了一系列新型仿生界面功能材料,建立了界面功能材料的表面性能与其结构、化学组成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多尺度结构的二元协同效应与精确调控,实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显著提升,拓展了在自清洁涂层、分离膜改性、海洋防污、锂电池与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担任Frontiers
朱国荣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动力电池工程中心副主任;IEEE Senior Member,武汉市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电气女科学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及装备专委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国防863子课题、中信部游轮国家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省重大支撑计划、省科技攻关各1项,企业委托多项。发表论文80来篇,均被SCI/EI检索,其中一篇国际一级期刊IEEE TPEL
魏子栋 教授
重庆大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反应传递与转化调控”创新群体骨干成员,“化工过程强化与反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电解水耦合绿色化工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新能源化工”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创院院长。先后于1984年、1987年和1994年在陕西科技大学、
叶华 副教授
中南大学
1970 年3 月出生,浙江遂昌人,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冶金过程的工艺开发和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无机化工产品的制备和提纯等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 1994开始在中南大学化工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1-2006 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公派到德国不莱梅大学过程工程系从事化工过程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德国喷射成形合作研究中心
范广新 副教授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文明教师 (兼职)河南省锂电池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